1、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不均勻沉降的原因分析
道路橋梁過渡段軟基路基的沉降分析是在查閱了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引起道路橋梁過渡段軟基路基不均勻沉降的原因進行了歸納總結,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橋頭引道軟土地基處治不佳
經公路調查結果表明,軟基路段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橋頭跳車現象主要是由于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地質鉆探布孔過少、鉆探深度不夠、未能及時發現軟基存在或未能準確探明道路橋梁軟基范圍和深度以及軟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等影響因素,可能導致橋頭路堤軟土地基處治遺漏、缺失和處理不當等問題。另外,采用的過渡段軟基處治理論計算方法和選用的計算參數與軟基地基實際情況存有一定偏差,有可能導致軟基地基整治處理設計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技術要求。同時,雨水侵蝕也會造成路堤填土流失和強度降低,間接地會造成道路橋梁過渡段軟基路基的不均勻沉降。
1.2橋臺臺背路堤壓實度未能達標
道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幾乎針對所有的橋梁、通道和明涵等都要求臺背進行填土處治。但是臺背填土壓實度總會受到施工的用料、順序、機械、經驗和施工作業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臺背填土壓實度未能達標的情況,這也是道路橋梁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產生不均勻沉降的基本原因之一。另外,在道路橋梁營運過程中,路基路面在車輛荷載以及自然因素的長期作用下,會形成土基塑性變形的積累,導致路橋間的差異沉降,從而影響公路路面的平順程度。
1.3橋頭引道過渡段結構設計不妥
橋頭引道路基工程中,常用的過渡段工程處治措施有粗料填筑法、鋼筋混凝土過渡板和加筋土法等。其處理辦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提高過渡段軟基路基的整體強度和穩定性能,從而降低道路與橋梁之間的剛度變化和沉降差異,以避免道路與橋梁之間的不平順現象,從而防治或避免橋頭跳車現象。
2、道路橋梁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的結構設計與施工研究
2.1結構設計方面
2.1.1道路橋梁過渡段軟基的變形控制
從道路橋梁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工程實踐分析可以發現,道路橋梁過渡段軟基變形的控制必須首先解決兩個重要問題,其一是嚴格控制過渡段內路基的施工后沉降量,其二是路橋交界處的錯落式沉降變成連續的斜坡式沉降。
2.1.2科學合理地設置緩和過渡段
由于不同的結構型式,從橋臺剛度大的混凝土結構逐步過渡到柔性的填土路基結構和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分布強度各不同。所以在軟基處治時,不同強度的結構層之間需設置強度緩和過渡段。
2.1.3橋臺臺背路堤加鋪土工格柵
在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施工設計中,必須采用土工格柵技術。當土工格柵與土體一起承受車輛荷載和土體自身荷載的同時,土工格柵能使土體的抗剪強度得到充分發揮,約束土體的側向變形,控制路基填土的側向位移,并增強路基的整體穩定性和增大路基的變形模量。同時由于土工格柵與路基填土之間的摩擦作用,使得路基上部的荷載可以在結構中重新得到分配,從而降低了橋臺臺背局部范圍之內所承載的垂直應力,以減少沉降作用。同時,水平攤鋪的土工格柵本身具有一定的彈性,在車輛動荷載的反復作用下,會減小或避免結構變形的累積。因此,在道路橋梁橋臺臺背可采取鋪設土工格柵的結構型式。
2.2施工研究方面
2.2.1橋臺軟基的處治施工
從道路工程施工實踐分析可知,水泥粉噴樁復合地基加固軟土法、超載預壓法、塑料排水板法、強夯法和爆破法等軟土地基處治方法都具有其自身的方法機理和適應條件,施工過程中要根據道路橋梁工程的現場實際情況加以選擇應用。為保證道路橋梁軟基路基路面的施工質量,消除軟基路基路面不均勻沉降的現象,必須盡可能地提前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的施工時間,以減少軟基路基施工后的沉降現象。
2.2.2路橋過渡段的施工組織
在橋臺結構完成后,盡快安排過渡段路基與一般填土路堤的施工,并使用具有同等壓實度能量的壓實機械將過渡段路堤與一般路堤的碾壓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進行填筑碾壓。在路基與橋臺連接部位,路基與錐坡預壓填土應同步填筑與碾壓,使用大型機械碾壓困難時可改用小型振動壓實機械進行充分壓實。此外,對一些路基工后沉降可能大的工點,如深層軟土地基和橋頭高路基,除了采用一切必要的地基處治措施外,必須優先安排進行靜置預壓施工直至符合規范要求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2.2.3路橋過渡段路堤填料的選擇
實施路橋過渡段路基填筑之前,要有目的地選擇施工路段的填料,采用各種土壤作對比試驗。其試驗項目包括:土壤的液限和塑限聯合測定,實施篩分和擊實試驗;各種土壤在相同壓實機具下達到同等壓實度時的壓實遍數與松鋪厚度的關系。從試驗結果中,比較各種土壤的技術指標,從中選出最適宜的土壤作為過渡段路堤的填料。填料的選擇原則應選用干容重較大的砂類土或滲水性較好的材料。
3、結束語
道路橋梁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產生不均勻沉降,出現橋頭跳車現象已成為道路建設工程的一個突出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工程現場地質條件,從設計與施工兩方面入手研究和分析,加強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各個施工環節的質量控制,以減少和避免道路橋梁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的不均勻沉降,從而減輕或避免橋頭跳車現象,提高道路營運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為人們的行車交通的安全性與舒適性提供保障。